安徽猴头菇栽培技术培训(猴头菇最新栽培配方)

安徽猴头菇栽培技术培训(猴头菇最新栽培配方)
安徽猴头菇栽培技术培训1、种植时间
猴头菇栽培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是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中旬,这个时间段是培养材料的最佳时期,除了气候适宜、温度适宜外,接种后的菌块、菇蕾以及子实体生长旺盛,产量高,品质好。
2、栽培方式
人工培养猴头菇时,首先把料袋取出,把接种的菌种均匀的摆放在营养钵内,同时培养室的温度要稳定在25~28°C。接种前要注意菇种的选择,一般以纯品、木屑、麸皮、米糠、玉米芯等物质配制而成。
3、控制水分
空气湿度较高,猴头菇菌蕾较多,当培养料中含水量较高时,菌块、菇蕾易腐烂,不利于菌丝的正常生长,影响产量。在菌丝培养的第一阶段,水分控制在65%左右,之后在菌丝长满袋后,控制在80%左右,期间要注意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%~95%,等到菌蕾基本形成后,就可以保持在80%~90%。
4、通风透气
猴头菇是好气性真菌,通气条件差是菇朵的限制因素。因此,在菇蕾形成前,通风口要尽量的加大,加强通风,保持氧气充足。当菇蕾开始膨大,说明菇蕾已经形成。
5、适时采收
根据菇体大小,分期分批采收。一般栽培的菇蕾呈浅黄色,含水量在10%~12%左右,如遇特别干旱,水分太多,则应减少采收。采收时一手握住菇体迅速展开,一手托住菇柄,将菇体一侧的菇柄从下往上摘下,这样既不影响菇体的美观,又能增加菌盖的厚度,提高产量。采收后,第二天再喷一次水,以防止水分蒸发。此外,还要注意菇体上粘有粪水,不能动弹采收,以免影响质量。
6、采菇后的管理
(1)清棚后,趁潮湿适当喷洒一次新高脂膜保温保湿,避免棚内湿度过大。空气干燥时,可在棚内铺垫干草,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防冻,减少叶片水分蒸腾,抑制病虫害。
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若需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77788821.com/RsSAS4yBx0.html